首页 > H5资讯 > HTML5资讯 >火速网络赵九州:HTML5行业头顶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火速网络赵九州:HTML5行业头顶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16-01-12 17:30 来源:伍游网 编辑:伍游 0人参与评论
【摘要】在一个商业模式还未成熟的行业,尤其是在一个市场还远未开发并充满不确定的行业,错位期待是一把随时会落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一个商业模式还未成熟的行业,尤其是在一个市场还远未开发并充满不确定的行业,错位期待是一把随时会落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1.png

        

  临近年底,HTML5行业也沸沸扬扬了一整年,行业各个细分领域的创业公司在今年内拿到融资的消息,持续吹捧HTML5游戏爆款的消息,HTML5营销页刷屏朋友圈的消息,Web App替代Native App 的消息等等着实让HTML5不断扩大了影响力范围,现在也是时候冷静下来客观思考一下HTML5行业的处境。


2.png

      

看起来很美好的HTML5游戏和HTML5广告营销


  随着行业的逐步发展,从业者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情况将成为过去。能否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在自己擅长的细分领域内找到适合市场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发展方向。


  现在看到的情况受关注度比较高的是HTML5广告营销和HTML5娱乐化的游戏。Talking data在不久前公布的《2015上半年移动游戏行业报告》中指出,HTML5游戏开发者规模由一年前的2000多家增至4400余家,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正陆续涌入HTML5游戏市场。从Talking data的数据细分中可以看出,在浏览器、应用、游戏平台等的入口不断释放。虽潜力巨大,但转化不足。


  HTML5邀请函和广告营销等的页面只是初级形态,广告营销只是视觉和交互为主的,不能解决用户痛点。真正要看的是能否带来用户,解决支付以及其他一些功能上的问题。广告营销与游戏不太可能会成为行业的爆发点,互联网上的爆发统统不是商业驱动的,比如脸萌、足迹都是因为好玩。只有好玩有趣,切中用户的点才可能爆发。


  HTML5游戏本身的参与成本低,趣味性高等属性与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做了一个很好的结合。而且HTML 5游戏一般来说互动性强,基于朋友圈内好友的互动,容易传播。微信占据了移动互联网大部分的流量,充分利用了微信朋友圈本身的生态。


但不能忽略的是HTML5对于游戏开发来说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


  1. 各平台各浏览器对HTML5的支持程度不一,包括特性,包括性能表现等都还存在较大差异。


  2. 缺乏普遍认同的高质量游戏开发框架和开发工具,特别是HTML5本身不是为游戏开发而设计的,从产业化的角度看,必须要基于框架和工具,否则难成气候。


  3. 缺乏足够多的掌握HTML5的游戏开发人员。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目前掌握HTML5的大多是前端开发人员,而他们缺乏游戏开发经验。而传统游戏开发者大多用Flash和C++,他们缺乏HTML5游戏开发的经验。 


HTML5行业的另一种可能:对应用和系统的变革


  HTML5未来的长远发展在经过了广告营销的过渡阶段之后,还有可能在应用和内容领域不断发挥作用,还有希望在操作系统层面产生HTML5 OS,等到网络环境足够成熟之后,人们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也会因此发生改变。但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习惯无疑是HTML5应用发展最大的障碍。用户的需求是需要根据他的习惯慢慢去迁移和变化的,这个时间成本是不能人为缩短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前做好技术、产品和用户的积累,等待发展的机遇。HTML 5的用户是一个上升的过程,APP的用户是一个下降的过程,两条曲线到某个点交汇的时候就迎来一个崭新的时期。


  HTML5在应用层面的产品形态发展的几个方向,一是在内容上会出现原生HTML5的应用,二是会出现内容聚合应用的趋势,三是在跨屏和社交游戏领域,HTML5也将充分体现自己的特点。至于商业解决方案,应用级建站、企业移动化解决方案、泛娱乐化的营销解决方案,都会是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未来云计算是一个大趋势,但不能因此否定终端的价值。在今天,终端提供了越来越强的计算能力,集成了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自然的操作体验,一个普适的HTML5标准,不可能特别关照每一个特定终端的独有优势。


  另一方面,Web平台冲破应用平台又是可能的,这主要是从开发成本和发布成本的角度看的。大多数企业无法同时兼顾多个应用平台,同时大多数应用并不需要特定硬件或特定传感器的支持,对这些企业来说,HTML5的普适性已经足够,并且不需要考虑产品的分发和部署问题。总之,Web平台和应用平台都有各自的发展空间。


3.jpg

       

  将来可能根据应用的用途不同而在HTML5和Native两个方面做分化。比如注重信息和内容以及网络的应用可能更多放到浏览器采用HTML5。一些本地应用,最求执行效率或者系统相关的应用还是更多采用Native。甚至HTML5可以用于一些Native应用的前端显示。两者肯定是并存,互补,甚至互相嵌套。未来 Native app和 Web app 之间的界线会越来越模糊,会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 app 是 Native 的还是 HTML5 不会再引发太大的讨论。现在即使做 native app ,很多也会不可避免的使用到 HTML技术 。Web app 相比Native app ,在系统级的操作上有些劣势。但目前还有一种趋势,就是将 Web app 的技术和 Native 技术结合在一起,诸如 Phone Gap 这些框架的兴起,直接使用 Javascript 做一个中间层,让 Web app 可以做到一些 HTML5无法实现的系统级的功能。这样的框架开发出的App ,你说它是 Web app 还是 Native app 呢?


  客观的对待一个还在高速发展中的,拥有各种可能的行业,不做虚张声势的伪装,不拔苗助长的压榨商业价值,深耕细分领域,吸引更多创业者加入HTML5 行业一起推动行业的发展兴许才是共赢之道。


赵九州.jpg

火速网络CEO赵九州


  火速科技一直以来都在倡导行业内创业者共同构建良性的HTML5生态系统,也期待基于HTML5的一个高度智能化、高度自由化、高度离散化的移动实景能够早日实现。总的来说,商业化利益会驱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如果更多的大公司把HTML5纳入重要战略规划的时候,HTML5作为底层建设的标配也就不远了。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伍游手机页游媒体平台

版权声明:凡注明伍游网原创的文章版权归伍游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投稿与合作,请发至邮箱:news@5you.cc
0
发表评论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发 布
注册
最新评论
亲,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