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HTML5既可以就解决终端碎片化的困扰,又便于开发人员实现,但既然它这么优秀,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赶紧将HTML5推广开来?我们到底在等待什么?然而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HTML5的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在近期内仍无法取代native app成为主流。我们可以将原因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点:
HTML5本身
W3C公布有关HTML5的标准时间还不长。现在各大公司积极开发意图走在web app 产品研发中的前列,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浏览器
没错,web app确实只需要网络访问就可以。但是产品的效果需要支持HTML5技术的浏览器进行渲染,产品的组件需要浏览器的控件库来搭建完成。现有的浏览器在控件库方面都存在漏洞,致使web app的效果无法全部施展,加载速度较慢。HTML5大行其道,一个强大的浏览器的作用非比寻常。而这个强大的浏览器什么时候才可以出现,还没人知道。
网络信号
Native app 在离线状态下依然可以使用一些功能,稳定性比较好。相比之下Web app对网络的依赖性更大。这一点和“云”有些相似,没有接通网络就无法使用其服务(虽然HTML5支持离线存储)。现今国内的wifi普及率还非常低,3G/4G网络覆盖率也有待完善而且费用偏高、稳定性不强。无论从稳定性还是流量资费角度考虑,用户都没有能力舍弃native app。
设计师应如何应对HTML5?
在了解了HTML5技术的优势、效果以及实现进度之后,设计师应该考虑自己接下来需要做些什么了。HTML5是互联网研发的必然趋势之一, 具有提高产品品质的巨大潜力。设计师唯有顺应这一潮流的发展,积极投身到HTML5的试验研发中,才能在时代的大潮中握有先机。那,我们应当怎么做抑或做些什么呢?有几个浅薄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形成企业的一致风格,增强识别性
现在的native app 都需要经过严厉的审核才能上架“应用商店”,即使如此,应用程序已经开始数量激增,找到一个满意的应用谈何容易。如果web app的时代到来,用户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轻松使用某个应用程序,没有了“应用商店”的限制,应用程序产品的数量将难以估计。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担心我们的产品会不会被淹没在其中。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一个有效的办法是使同一个公司的产品具有一致风格,并且鲜明有特点,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抓去用户的注意力,增强产品的识别性。
开始注重特定浏览器的适配
为特定用户而设计,也就需要为用户所使用的特定浏览器而设计。只有当我们控制了使用环境,我们才能控制确保用户角度的产品效果更好。也许HTML5的时代不需要再频繁的铺平台,但为特定的浏览器设计特定的效果是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的重要举措。
Google Wave是一个不错的例子。Google Wave试图把博客、邮箱、即时通讯以及wikis结合起来,成为一款强大的网络交流服务。它是由HTML5编写的,并不支持在所有浏览器上使用。虽然因为关注度不高被Google停止服务,但Google Wave作为一次尝试,已经在HTML5的发展道路上走了很远很远。
打破思维定势,注重运用技巧
这一建议来源于实际的工作,针对的也是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情况。Web app 的设计工作中,所需要应用的HTML5技术效果往往没有那么多;即使有,团队中的RD也未必全都做得出来。其实用户不关心这个效果是使用什么编程语言完成的,用户关心的是交互是否顺畅、视觉感官上是否有品味。因此设计师需要在细节上注重提升web app的品质感,比如边框的设计,比如翻页的设计,比如子产品列表的设计等等。甚至可以尝试做一些“伪app效果”。这方面naver做得非常棒,布局设计、功能按钮的设计都酷似native app, 子产品的列表全部做成高品质的icon样式;其实 不过是一个图标加一个链接那么简单。
重视移动互联网
HTML5在移动互联网中的需求最旺盛,潜力也最大。适配碎片化严重的移动终端从长远看不是理想的办法,但现阶段还摆脱不了这一现实。现在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移动实验平台是iphone,它的适配比例已经足够高了。如果做Html5新产品的API支持测试,建议还是使用iPhone。
HTML5技术正引领互联网朝web app方向发展,这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Web app将越来越多的走到用户面前。设计师在面对HTML5技术的时候,既需要了解当前该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又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摸索和总结设计技巧和策略。紧跟web app的发展,不断尝试,对设计师来说既是一次冒险,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了解更多游戏相关资讯,敬请关注伍游网(tongji.5yo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