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端上,HTML5已经被广泛用于制作跨平台、跨屏幕的游戏。它已经不仅仅是被拿来看在线视频那么简单。随着微博、微信等移动终端占据用户越来越长的时间,如何在朋友圈中扩散手游的相关信息,吸引用户关注成为业内人士绞尽脑汁想的问题。但近来不少厂商利用HTML5技术制作了大量视觉丰富夺目的小应用、小游戏,以期获得病毒式的扩散效应。下面小编就说说用于开发游戏营销领域的HTML5小游戏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1、游戏包需要精简小巧:作为一款运行在浏览器中的HTML5游戏,其资源包必须要做到精简和小巧,尤其在中国,非常大部分的用户依然通过缓慢的2G接入网络,高性能的手持设备也并不算多,如果一个游戏的载入需要花费用户几分钟乃至十几分钟的时间,那简直就是在考验他们的耐心。打个比方,由HTML5写成的《斯诺克桌球俱乐部》在只适合在有宽带连接的环境下打开,众多的游戏素材如果依赖GPRS网络下载,花费时间长不说,还会被玩家冠上“骗流量”的帽子;
2、游戏的难度与节奏设定:作为一款“体验版”的小游戏,一定要懂得讨好用户的欢心。在“体验版”的游戏中,厂商要拿捏好整个小游戏的难度和节奏,给用户一种干脆利落、一种轻易上手的“征服”感,要融入容易传播和扩散的分享设计,比如和好友比拼分数,加入奖励几只等,这样才能吸引用户参与游戏并传播。如网易为手游宣传而制作的类“别踩小妖精”HTML5游戏就很好拿捏住游戏的难度,“欲擒故纵”的小手段足以拉住了用户的心;
3、小游戏要懂得“三两拨千斤”:在小游戏的设计当中,既要融入游戏的卖点玩法,又要不断“减轻”游戏的重量,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用HTML5做的游戏需要在短时间内捉住用户眼球和注意力,求的是“快”和“准”,设计者要把正式游戏中最能吸引用户的点通过创意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而不是做一个将正式版本游戏的“缩水”版本。比如迷你西游的“金箍棒”互动游戏,和卡牌游戏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却借助“更大更粗更长”的文案和搞怪的游戏过程,将游戏Q萌趣味的卖点传播出去。
4、传播也要依赖好的媒介和手段:当小游戏做出来之后,也要想办法把它推广出去。目前H5小游戏主要的载体有TOPAPP、微信朋友圈、移动浏览器等,其中传播成本最低的无疑是微信朋友圈,通过微信大号(服务号订阅号)转发,官方微信运营活动,能迅速触达第一批核心玩家,进而扩散传播。不过微信既然是熟人社交圈,还可以尝试有大量好友微信熟人营销号(有别于服务号和订阅号,是真实的微信号)进行二次传播。依托TOPAPP开发的H5互动小游戏一般只要通过广告曝光就能覆盖该APP上的用户,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更好的激发平台用户参与和分享,同时利用社交平台分享功能,获得更大范围的扩散。
HTML5游戏的火爆让绝大部分的开发者们都对它的前景保持了比较乐观的态度。HTML5游戏成功作品已经开始出现,未来,它将会向着更加多元化,重度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