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Pokémon GO在海外市场推出造成旋风,带领任天堂股价狂飚逾50%,市值在2天内膨胀75亿美元。如此疯狂成功的起步,让一些人对于AR(增强现实)游戏的前景冒出了许多幻想。外媒Forbes于7/10出刊了一篇标题为“《Pokémon GO》Shows That The Future Of Gaming Is AR Not VR”的分析报导,其观点后续也被引用翻译为“Pokémon GO让任天堂股价飙涨25%的启示:游戏的未来在AR,不在VR”,认为AR游戏才是游戏的未来,而非VR(虚拟现实)。但,真的是这样吗?对此,笔者有着完全相反的看法。
Pokémon GO在海外市场推出造成旋风,带领任天堂股价狂飚逾50%
VR固然受限,AR的创作题材局限更多
原报导认为,VR游戏刚起步,而且操作模式还停留在两个手柄,与传统游戏差异并不大。但事实上,目前已经有许多针对VR游戏操控的解决方案。例如手套型控制器已经接近量产,枪型控制器或是一般的赛车手柄都能够带来不一样的VR游戏体验。反而AR游戏的操作方式多半还是运用触摸屏幕进行,除此之外大概就是用镜头扫描QR Code换取物品,很少有其他的变化。
其实AR没办法让你真的拿着宝贝球收服隔着屏幕的皮卡丘,还是要滑屏幕。想要看皮卡丘站在眼前,实际挥臂丢出宠物球,目前只能靠VR。
如果说VR是刚起步的话,那AR可能还停留在摸索方向的阶段。Pokémon GO的初期成功,基本上完全依赖精灵宝可梦/神奇宝贝的无敌IP神力(基本上Pokémon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成功,难道他出卡牌游戏成功,就代表游戏的未来在卡牌吗?),其技术本质与游戏方法,和几年前推出的Ingress并无明显差异。另外相较于VR,AR的创作门坎更高,但能发挥的题材却不多。
VR游戏无论角色扮演、动作、赛车、射击,都已经可以提供相当不错的沉浸体验,但短期内想要让AR中的虚拟物品和真实世界完美融合,恐怕还有难度。运算性能不足、耗电量过大等方面无处不是AR的门坎。虽然门坎高,但AR可以完美发挥的游戏题材却相对狭隘,像是Pokémon GO这种类似角色扮演的社交游戏可说是AR最容易发挥的类型,但似乎也仅此而已。
毕竟客观来说,让玩家可以进入虚拟的世界,几乎所有的游戏都会变得更好玩;让游戏走入玩家的世界,却并不一定可以提供更佳的娱乐体验。
游戏的重点之一,在于脱离现实、在于休闲
另外一个不能忽略的现实是,多数人玩游戏的重点在于休闲,希望能够在虚拟世界中释放现实生活的压力,甚至带来现实世界中无法获得的成就感,而VR游戏彻底将玩家以不同的身份投入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比起AR游戏更能够在这方面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回想一下Wii的发展,虽然硬件性能落后但凭着充满创意的体感游戏大放异彩,但不出几年待新鲜期过了,玩家的目光依旧是回到传统的高性能主机,关注的重点依然是画面、剧情,Wii的声势快速滑落,后续改款推出Wii U也无法再引起市场。
其实以Pokémon GO来看,VR比起AR还更有可能达到当初概念视频希望呈现的游戏效果
创意的玩法可能会有短期的发光发热。但长远来看,多数人还是喜欢在劳累一天后,回到舒适的空间,以轻松的方式,化身为虚拟人物,享受游戏带来的高品质画面与精彩的声光效果,而不是出门抓神奇宝贝。
预测:AR还是大有可为,但却不是游戏的未来
如同前述,无论从技术、制作、相关产业与生态链等各种角度来看,目前AR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VR,游戏的新鲜感多过于实际可获得的娱乐性。VR不仅可以带来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升级,游戏的型态可动可静。对多数玩家来说,躺着玩坐着玩趴着玩,恐怕最终还是会觉得VR比较好玩。虽然AR短期内获得了目光,但在技术与游戏题材没有明显突破之前,这波热潮可能随着玩家的喜新厌旧慢慢消散。在没有够力的IP护航之下,除了Pokémon GO以外多数的AR游戏恐怕都很难取得大成功(宝可梦手表或许可以试试看!?)。在不久的未来,游戏的主流型态除了传统的电视+手柄,目前技术、市场都成熟许多的VR预计将成为另一个领头羊。
AR依然大有可为,但游戏的未来还是在VR。
不过,AR还是大有可为、前景可期,它真正的发展潜质与商机或许不在游戏,而在其他产业,例如家具市场(虚拟家具+真实空间)、网络购物(远程试穿)、网络通信(AR视频)、旅游产业(AR游览),甚至是娱乐产业(AR偶像到家),未来都可能会看到AR技术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总之应该不会是游戏。反过来说,VR在以上领域的表现,可能就不会比AR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