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年微信的普遍应用,以及微信朋友圈的流行,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指尖轻触便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这些也为快速发展的手游行业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对游戏开发商家来说,微信朋友圈的流量就像一座巨大的金矿,如何开采这座金矿便成了手游从业者们热议的话题。传播是决定流量的根本,那么我们来看看在基于流量的基础上如何通过用户实现变现?
一.用户沉淀
巨大的流量可以做用户沉淀,常见的方法有以下两点:
1、微信公众帐号
可以进行各种活动来激发玩家的活跃度。微信公众号解决了HTML5游戏最根本的留存问题,它可以作为一个客服也可以作为应用的入口,可以进行公告,礼包,活动,充值,兑奖甚至包括社交化推荐等各项游戏运营活动,同时玩家玩过的所有游戏也可以保存在公众号的聊天记录内以便随时打开。可以预见到的未来,将会有更有价值的手机页游联运平台诞生在微信上。
2、导入到端
端是一个很好的入口,端的目的都是让用户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用试玩玩轻游戏。还可以用推送消息的方式做新游戏的推广。现在App日活情况,有20%-30%左右,已算不错。
前一种是给腾迅打工,后一种成本高。转化率上公众帐号从经验来看,一般是1/1000,而导入到端则是更低,但是一旦实现从中的转化,所带来的社交流量入口及社交式传播会更大,也更具有变现的价值。
二.流量变现
现在流量变现方式最成熟的商业模式就是卖广告,PC端按CPM(每千展现)模式已成熟。
移动上玩法则不一样,常见是用CPA(点广告试玩应用,按每个激活)方式来算钱,而iOS上无法实现CPA。退而求其次,按CTR(点击率)来看效果,CPA的高低与CTR(点击率)相关,两者成正比。
但微信WebView是封闭的,是黑盒。无cookie的话无法做精准推荐,准确度下降收益降低。所以只能自己找后向公司谈广告,这就考验商户扩展的能力了。举个例,象疯狂手指的中间的圆,商务扩展牛逼的话,可以把它卖给某商家放他们的品牌展现。
除此之外,微信里的链接可以跳转到appstore,但无法直接试玩apk文件。在微信里试玩apk都是让你点击右上角用浏览器打开该页面,然后再试玩。这坑爹的流程决定了你有牛逼的CTR但CPA转换率也很差。
为什么有这个结论?这种套路已经养活了很多站点,依靠高CTR而带来高CPA转化,从而带来高流水广告推荐收入。所以模式放在移动上也同理会转化率高,但无奈于在微信里试玩apk的体验太差。
综上所述,在微信里要导出它的用户非常难,性价比高的模式还限于只在微信圈里玩流量展现,即品牌曝光或是内容曝光,这种模式适用于大公司。
结语:HTML5游戏开发者如何获得更大的收益还需要时间来探索,目前来看微信朋友圈可以作为极好的运营工具来使用,但实现大规模的收益还需要时间来沉淀。从技术角度来讲,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HTML5的“轻”优势便显而易见,开发成本低也成了HTML5的大卖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HTML5一定能为游戏行业带来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