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HTML5“砰”的一声让很多营销人乱了阵脚,毕竟它自带新兴技术的光环,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很多营销人在技术知识上的缺憾,以致于整个H5的供需市场处于一个无序且效率低下的状态。
造成这样的现状是有原因的:H5太新,没有定价标准,只能靠市场供需调节,但由于市场非透明,加上技术本身并不成熟,最终市场调节的结果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相信这篇文章的读者也会有很多被忽悠被坑的经历,各种乙方未按时上线、甲方不认账。
现在很多品牌方会渐渐思考这样的问题:做一个H5的投入怎样是合理的?如何分配制作和推广预算?对我的业务/用户增长有什么作用?
编者认为,类似H5这样的技术正应该是为品牌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给从事营销的人带来“枷锁”。
事实上,技术是需求驱动的,之所以有HTML5,是因为消费者喜欢更丰富的信息表达方式。其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基于HTML5的富媒体内容形式,都是一个大趋势,只是微信提前走了一步,并推动了这一技术在营销中的应用罢了。
所以,如果我们从内容载体的角度去理解H5,可以发现,其实H5应该是深入到品牌与消费者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信息载体和连接点,目的是促进业务和提升体验,并且由于其本身所具备的传播特性,又能带来节点的广播效应,从而带来更多的流量。
因此,H5在品牌营销中的应用将成为需求导向、业务导向的“连接型产品”,服务于具体市场和运营的目标,带来业务的促进,这是正在发生的理性回归。